颠簸。
狭窄。
光线。
一个个的限制条件,让拍摄的难度因为一遍遍的重来而不断增大,司机和摄影师都想着要不然还是算了吧,到棚内模拟环境拍摄吧,为了真实而让演员的表演受到限制,得不偿失。
想归想,看到导演和辰仔都还在努力着,他们自然没有什么理由去开口,默默的祈祷着,希望拍摄可以顺利的结束,同时内心对于这样的导演和演员是很钦佩的。
在香江,都说香江电影黄金时代过去了,二十一世纪靠着《无间道》在重新找回过往的辉煌,无数的电影人在讨论着为什么我们失败,一部分人将答案归咎于观众口味的提升,很少有人想到,当电影越来越商业化后,产业形成,从艺术到工厂性质的复制生产,你能指望这样的量产产品能有多高的成就吗?
现在,华语电影市场回暖,所有人不管多么抨击杨以辰,都必须承认,他虽不是开启这回暖的那一个,却在这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直接间接给华语电影添砖加瓦,让这个产业不再是一些人淘金者任意践踏的行业,让这个行业拥有了自己的旗帜。
民营企业怎么了,兄弟集团很好做了行业的榜样。
我赚钱,我盈利,我获得话语权,可这些并不耽误我为整个行业竖立一个行业道德的标尺,建高档次多功能的电影院线,拍摄高质量有票房有口碑的电影,培养更多的新人,给整个影视圈的艺人进行一种规范的管理,将两岸三地的艺人互通有无……
这些,兄弟集团都在做着表率,没有了传统上面直管那些影视单位的束缚,它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不需要去看评价,只需要看如今兄弟集团签约艺人从质到量的增加,即可窥得一斑。
为什么兄弟集团可以成功?
为什么作为领头羊的杨以辰能在这么年轻的年纪就成功?
为什么一部剧情很简单的电影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那样的成功?
如果你不懂,推荐你看一看此时状态下的杨以辰,看看他在车中的表现,看看他整个下午的表现,在并没有超过自己承受底线的状态下,力求达到最好的拍摄状态,一直很努力的向上走,从未想过得过且过。
直到傍晚,一天的拍摄才收工,效果如何,吴宇森并没有给一个准确的答案,他自己心里也没有准谱,回去之后要细细观看,这一段完全是一段可高可低的表演,高能点睛之笔,低则一掠而过,按照一般标准,这一段即便不能达到很高的水准,一样不会对影片整体质量有太大的影响,吴宇森也是看到杨以辰的专注,才对这一段剧情有了更大的期待。
以吴宇森这么多年导演生涯的经验来看,这一段可谓是真正考量演员的一段戏,九成演员包括九成导演面对这场戏,目的都只是不出错为先,只要能够起到过度剧情的作用即可,不敢要求太多,也不会奢求太高。
真正要求过高,这一段戏就能让九成演员望而却步,难以跨越,根本就演不了,也不可能饰演的合格,没有眼神没有言语没有大幅度肢体动作,拿什么来表现,那零星的一点点,对太多人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吴宇森都不太相信杨以辰能够完成的很好,换成周润發和梁超伟,给他们一两个月时间提前准备这段剧情还有一些希望,现在这个样子,基本没什么希望,但杨以辰的状态和想法,还是赢得了他的尊重,这样一部纯粹的快节奏商业电影,他能拿出拍艺术电影的劲头,哪怕最终失败,其精神也值得鼓励和赞许。
剧组来到伊斯坦布尔,正常的三餐都在酒店解决,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酒店方面还专门请来了当地中餐馆的大厨,每日为他们制作餐食,这样一个在当地政府眼中开发旅游业的宝贝疙瘩,小心呵护倍加关怀是基本的策略,即便是剧组提出一些比较苛刻的要求,酒店方也会尽可能满足,甚至在剧组整体下榻之后,酒店还专门联系了当地的一些勾当,生怕剧组来这么多的人,有些人有特殊的要求,到时能够满足他们。
对于酒店来说,剧组的表现让他们更加小心翼翼的伺候着,没有任何附加无礼的要求,也完全配合酒店的一些行为,弄得空有一身力气准备了很低底线的酒店方,完全发挥不出来,只能是在每天基本诉求上给予更为优质的服务,餐食就是其中重中之重的一环。
每天晚上吃饭,都是自助餐类型,剧组内部单独在一个厅内,餐食种类很多,也允许适当的饮酒,你想快吃去忙工作,也不至于让别人不好意思继续吃,你想要喝点酒缓缓乏,也不需要担心别人不喝酒自己坐在那里突兀,想喝酒的,三两个人凑到一起,整个厅为他们开放到午夜,在这期间,所有菜品餐食都可以要求专门的服务人员加热,可以说,这样一个特殊的餐厅,几乎就是整个剧组成员滞留时间最长的放松地,毕竟,异国他乡的夜晚,外面是否太平谁也不知道,剧组还有明文规定,不管是谁,非工作原因都不可以离开酒店,能干什么,坐在这里看看球赛喝点小酒,无疑是无奈之下的最佳选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