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唐轶珂站在最后一间墓室的门口,看到的是一面光秃秃的木墙横亘在那里,原来这里已经是墓道的尽头了。
回想这一路来,我们俩走得可以算是万分小心了,肯定没有看到任何岔路暗门,沿途所经的也只有这九间奇怪的墓室。难道这些便是整座燕国大墓的全貌了么?和下墓前的想象也差距太大了吧。然而主墓室在哪?棺椁在哪?之前跑进来的吴二爷又在哪?我们四目相对,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一连串的疑问。
“轶珂,难道我们要原路返回地面么?”由于在昨晚看到了这位“小姑奶奶”冷静、睿智的一面,以及对奇门五行的深刻了解,我在这种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就不由自主地就问向了她。
可谁知唐轶珂却扑闪扑闪地眨着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似是天真无邪地看着我,“我怎么会知道啊,这里好像布着很深奥的阵法。”
“可是你之前不是很厉害么,记得在村里的时候,你随便念了几句诗就把我们带出了迷雾啊!还有在碑林的时候,都是你带着我找到墓道的,这种奇门阵法会看不懂?”
我用带着几分怀疑的目光看向唐轶珂,从她昨晚的几次举动来看,明明就对这种玄妙的东西异常熟悉,这会儿怎么连想都不想就声言不懂了?这妮子的性格一会一变的,不会在这么要命的时候还拿我开涮吧。
唐轶珂双手环抱在胸前,似乎对我的质疑很是不满:“在村子里的时候我就是顺嘴那么一说,小胖他也是碰巧就找到了出村的路,都是运气好而已啦。现在这九间墓室绕来绕去跟个迷宫似的,我哪知道该怎么办啊。”
我对她的话依旧将信将疑,但也只能默默地在心中叹了口气,这妮子真是坑队友啊。不过有一点她说的很对,这九间墓室一定有什么蹊跷。
古人以“九”为尊,认为“九”这个数字代表了宇宙的极致。古代帝皇自称“九五之尊”,广阔而未知的天阙被人们称为“九天”,地府阴曹那种灵魂的归处经常在古书上被记为“九幽”,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九州”、“九鼎”、“九曲黄河”等叫法,可以说这个数字本身就蕴藏了无尽的玄机。
我在脑海中飞快地搜索着《烟波钓叟决》上的记载,在其中专门论述阵法的一章中,有着很多和“九”有关的内容。虽然此刻这本古籍就放在我身后的书包中,但却不能把它取出来明目张胆地翻找,我时刻记得奶奶临终时留给我的嘱托,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书就在我的身上。
虽然唐轶珂和我也算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但我仍旧不能说,因为奶奶和我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心血写就的!
一条墓道连接九间墓室,但有四次发生了九十度的拐角。由于手边没有指南针或是罗盘之类的东西,无法判别方向,我的第一感觉是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但现在仔细想来也可能是被这条墓道牵引着走出了一个“己”字。
古墓的设计者这样大费周章,到底有着什么目的呢?
我依凭之前行走的记忆,拾起旁边的一块碎石,蹲在地上在大致地画着几间墓室的位置,渐渐地一张完整的图谱展现在我的面前。一气合分阴阳道,九重精妙九重巧,这是……九宫八卦的摆法!
古代先贤们以“井”字将天宫等分为九份,名曰九宫,分别号为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并在此基础上演化三奇六仪,排布八门九星,逐渐发展出了奇门五行学说。可以说这张八卦九宫图蕴含了道法玄学的精义,早在战国时期便被许多阴阳家们所推崇。
既然知道了建造这些墓室所依照的法则,便终于以顺着这个思路来寻找墓室的出口了,也就是行内人所说的“生门”所在。当时间地点发生变化的时候,阵法的生门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所处的“大势”来进行推演了。我按照家传古书上记载的方法,仔细地掰着手指推算着,同时在心中无声地背道:“阴阳顺逆妙难穷,二至还乡一九宫。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都在一掌中。”
由于我对掌中推演的各种术式还很生疏,以至于经常在关键时刻出现一些失误,很多时候都要从头开始,不过终于在七八次失败之后,也算是找到了古墓的生门:
福照西南,当在坤宫。
我在地上的草图中寻找坤宫的位置,以手为尺,以心为盘,无奈这“九宫八卦”实在繁复,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更是艰难,一找就是近一个钟头的时间。
这……推演的结果显示……难道在第二间墓室中?也就是供奉了人面猫身铜像的那间墓室,可我们也曾仔细搜寻过那里,什么也没有发现啊?
这一圈走下来并没有看到吴二爷的踪迹,显然他已经不在这九间墓室的范围了,那么他是怎么找到出口的,我们可是走得同一条路啊!莫非他有什么地方和我们不同?
在我沉思推算的时候,唐轶珂始终安静地等在旁边,出奇地没有出声打扰什么。
我抬头望了一眼唐轶珂,突然想到了自己在第一间墓室的遭遇:我从那座奇怪的铜像手中拿走了摄魂鬼木,之后便是好几个小时昏厥。除此之外从没触碰过墓室里的任何机关消息,难道问题就出在这个小小木球的上面?还是说是墓道里的机关在作祟,而这九间墓室只不过在故布疑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