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越典嘱咐冉修带着一队义军留在了黄新安的身边,替他们断后,何越典在多尔衮抽调了兵力之后,便率领义军洗劫了被鞑靼占领的军备库,将留在军备库中的火器洗劫一空,这才有了这样一支强力的部队。
“黄大人,何某能力低微,能够帮助你的也就只有这些了,南京城如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必须赶紧率领大部队返回,若是增援不及时,只怕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下就不就留了,告辞。”何越典匆匆忙忙的拱手向黄新安告别道。
黄新安急忙回礼道:“何大人客气了,这一次若不是得到何大人相助,只怕我黄某人已经凶多吉少了,何大人这份恩情,在下一定铭记于心。”
二人匆匆道别以后,何越典便带着大部队继续赶往了返回南京城的路,在南京城的对岸,白良才已经将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港口,虽然他自己不会派兵去支援南京城,但若是有人去增援的话,他也不介意助他一臂之力。
意料之外的援军让鞑靼们也损失惨重,越想湖广追赶,他们的道路便变得愈发艰难,义军凭借着对于地形的熟悉,总是可以在他们的要害之中对他们展开攻击。
即便已经倾巢出动,在这样完全不能一概而论的损失之下,鞑靼也开始变得畏缩不前了,继续向前追击,也难以让他们看得见希望。
“撤退吧,中原已经没有我们的一席之地了,向东撤退吧。”鞑靼指挥官黯然失色的说道,虽然多尔衮大人对他下了死命令,但是他不忍心看着他的安达们一个接着一个的倒在了这毫无意义的追击战之中。
“大人,我们还能战斗!”
“大人,请不要退缩,我们还能继续作战,明军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现在不追,我们可就前功尽弃了呀,请大人三思。”
还期盼着继续作战的军官接二连三的上前劝阻道,但是作为最高指挥官的他仍旧无动于衷,他已经能够预见继续追击的后果了。
“不行,难道我的命令你们也要反对吗?”军官坚定不移的说道,语气之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持。
“唉。”其他军官们纷纷叹了口气,知道再劝下去也没有用了,只能去下达这道让他们不能接受的命令。
“或许我大清国的国运不在此啊,多尔衮大人这般强求,又有什么意义呢?”在其他人离开后,军官独自一人感叹道,作为大清的将军,他不想说出这样的话,可是他现在看见的一切,都指向性的说明了他的预感。
他有预感,或许多尔衮大人的最后一战,就是对这一次对江南孤注一掷的决战了。
骆逐,许武,劳茂时三人带着夏启一路向着德安府的方向前进着,他们来到这里的时候,鞑靼早就已经全部离开了,一路上虽然还有残余的战场痕迹,但是从这里收获的口粮已经不足以支援他们四个人都路途了。
“骆逐,许武,我快要不行了,你们带着夏大人返回吧。”饥肠辘辘的劳茂时软弱无力的说道,他在三人当中是块头最大,力气最大的,所以一路上他负责背着昏迷的夏启的时间是最久的。
同样他每天需要的食物也是做多的,一开始能从战场当中搜刮到足够多的干粮还能够维持的住,但是现在条件越来越艰难,他们四人同行的状态已经难以为继了。
“兄弟,你在说什么呢?我们怎么可能会抛下你呢?”骆逐斩钉截铁的说道。
“是啊,眼前的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兄弟,再坚持一会儿我们就赶到德安府了。”许武也连忙附和道。
从他们的声音之中就可以听出他们现在的状态已经非常糟糕了,连续几天都处于饥饿之中的三人,将本就不够多的干粮,尽可能的保证了夏大人的温饱。
“兄弟,实在不行咱们就歇一会儿吧。”许武提议道,他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另外两人的赞同。
劳茂时将夏启好好的安置在了一边,从一旁的溪水当中取了一瓢,先给夏启喂了下去,然后三人才开始依次喝了水。
接下来,他们仍然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摆在了眼前。
“兄弟们,现在我们真的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这样下去,我们真的没有人能够活着走到德安府了。”劳茂时再一次提出了这个问题。
许武和骆逐二人沉默了一晌以后,依旧乐观的说道:“兄弟,办法总比困难多,接着走下去,我们总是能够找到办法的。”
劳茂时摇了摇头,挤出了一个笑容说道:“两位兄弟,这一路上承蒙你们照顾了,可我若是继续跟着你们,到时候如果事情没有转机……”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啊?”骆逐支支吾吾的问道。
“两位兄弟,我们就在这里作别吧,我会想办法活着回去的,若是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再见的。”劳茂时艰难的从地上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身子站了起来。
“兄弟……”骆逐还想要再次劝阻,可是劳茂时背对着他们摆了摆手,就要离开。
就在这时,一直昏迷不醒的夏启终于睁开了眼睛,这几天,若不是夏大人还有微弱的呼吸,他们都要怀疑夏大人已经殉国了,现在夏启终于脱离了昏迷状态,睁开了久久没有睁开的双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