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这台机器还是试验机,每个反应过程都需要实验员手动操作,所以他们得时刻盯着,不能出错。”
“当然,我们还在继续对机器进行优化,使整个制造过程实现自动化,这样蛋白质合成后,切割,纯化和折叠步骤也会随之发生,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
“等到优化完成后,任何一个实验员都可以进行操作,只要简单地走过去,在机器上输入一串蛋白质序列,它就能将这些氨基酸串在一起,等到反应结束时,就能够得到想要的任何蛋白质。”
“哇!”听完以后,卫康瞬间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他好奇地问道:“这跟常用的基因工程技术好像完全不一样,有什么差别吗?”
“当然不一样,这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改进。”
“您应该知道,人体中存在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长达400个氨基酸,而这些氨基酸一共只有20种。”
薛珅看见卫康缓缓点头,不由亢奋起来,语调也变得愈发高昂。
“事实上,这20种氨基酸构成的多肽链可能是地球上用途最多的材料。
“作为一名纳米技术科学家,我们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能够利用蛋白质多肽链的多样性去构建任意三维形状。”
薛珅说到这里,脸上洋溢起一股俯瞰天下的自信神态,却又马上收敛起来,恢复了谦逊。
他干笑一声道:“当然,我们目前离这一目标还有些遥远,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言归正传,蛋白质的合成目前采用的是重组基因技术,将含有定制蛋白质编码的DNA分子植入大肠杆菌或者酵母菌等微生物中,用来大量制造这种蛋白质。”
“胰岛素以及其他生物酶,都是使用这种技术制造。”
“但这种传统基因技术也有一些缺点,微生物能构建的蛋白质比较有限,只能制造小分子多肽,对于自然界中没有的人工蛋白质就有心无力了。”
“甚至对于大分子蛋白质也束手无策,因为大分子蛋白质在构建时会形成预料之外的折叠与结构。”
“所以,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蛋白质才是更优良的技术,不但能够合成大分子蛋白质,还能加入自然界中没有的人工氨基酸,构造全新的人工蛋白质。”
“蛋白质的形状主要由它的氨基酸序列和环境因素决定,在正确的温度,PH以及盐浓度等条件下,氨基酸序列会自发折叠成功能性的三维蛋白质结构。”
“如果有人足够聪明,就能够通过氨基酸序列来人工合成蛋白质。”
“当然,蛋白质人工合成过程困难重重,因为蛋白质会在化学反应中折叠成一系列过度状态,在真实的生命中,这种折叠发生在几毫秒之内,蛋白质足够小的话甚至只需要几微秒。”
“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弹性蛋白分子也是因为它结构比较特殊,能够交联在一起,相对而言容易一点,如果是真正的70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大分子,我们目前实现起来还有较大的困难。”
卫康心情愉悦地一挥手,说道:“无妨,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你们能有现在的成果,我感到深深的自豪。”
“听你说了这么多,我对人造血管更加期待了。”
“那么,”他有些迫不及待地搓搓手,道:“让我看看真正的生物人造血管吧。”
“这就是了。”薛珅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玻璃皿,献宝一样将其展示在卫康面前。
卫康睁大眼睛看过去,只见透明的容器内,躺着一根5厘米长的纤维束,纤细而光滑,略有些透明,呈现出微黄色的光泽,看着像一根橡皮筋。
他呵呵一笑道:“外表看起来倒有些平平无奇啊,这是多大口径的?”
薛珅赶紧解释道:“这个是4mm的小口径人造血管,技术含量非常高,主要用在冠心病的心脏搭桥手术上,因为冠状动脉直径很小,在2-7mm之间,非常容易堵塞,所用到的人造血管必须在6mm以下。”
“我们这周在做性能测试,它在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优良,数据爆表,简直就是吊打一片。”
“这个血管看起来很细,但它弹性很大,有超强的抗凝作用,而且结构非常紧密,不会渗血,各方面比起来,都要比进口的涤纶人造血管好太多。”
“其实我们也不是不能做得更细,但外科搭桥手术再精细,也有个最大值是吧,医生们戴的是放大镜,不是显微镜,最细也就在三四毫米的血管上操作,这个尺寸已经足够了。”
说着说着,就掏出镊子,夹住玻璃皿中的人造血管,进行长度上的拉扯。
这根人造血管肉眼可见地被拉长了许多,一直拉到足足十几厘米长,才停了下来。
紧接着,又将人造血管往两边拉,使其变粗,拉到接近2厘米粗的极限,才松手。
如此这般,反复拉扯,人造血管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形和损坏。
最后,薛珅直接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这根血管,朝卫康递了过来。
卫康接过这根人造血管,放在掌心,慢慢体会。
透过塑胶手套,感受着这种独特的手感。
血管整体中空,但管壁并不厚,显得里面空间较大。
轻轻一碰,触感就像摸在少女的皮肤上一样,光滑柔软,又有一股弹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