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礼部便有不少人在朝堂上,感受到周围某些充满了怨恨的眼神,心中暗自叫苦,奇冤无比。
事情是他们做的,但他们,也是奉命行事啊!
筹款是奉长公主之命,退出是奉了崔贵妃之命……
如果能够坚持始终也就罢了,就算是会得罪这么多人,但能够成为推动建立书院一事的助力,和那泼天的功劳相比,得罪几个人,就算不得什么了。
然而问题在于,他们------他们半途而废了。
平白无故的得罪了这么多朝中官员,门阀世家,功劳全被那个刘大有抢去,这一趟差事,真是吃亏吃到姥姥家了。
如果早知道长公主和陛下有这样的计划,他们说什么也不会将自己从这件事情中摘出去……
或许,此等方法,正是他们离去之后,公主殿下才想到的?
也有可能,公主早就有此计划,就是要让他们主动退出,才……
怎么可能,他们和公主殿下无冤无仇的,殿下犯不着这么对付他们------此时胸中除了憋闷,还是憋闷。
今日的早朝结束的很早,刘大有一走出殿门,身边就有无数人围了过来。
“刘大人,留步,留步……”
“刘大人,关于书院筹银一事,本官也愿意略尽绵薄之力……”
“刘大人,不知今日可否有空,书院筹银之事,我们详谈如何?”
……
刘大有终于享受了一次众星拱月的滋味,即便是升为了京城令之后,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朝中大员赔笑着围在他身边转,不免有些飘飘然起来。
不过他知道此刻不是飘飘然的时候,静下心,沉声说道:“诸位大人不要着急,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若要捐银,还请尽早派人来县衙登记……”
薛老将军站在殿门口处,看着被众人围起来的刘大有,捋了捋胡须,说道:“殿下这一手……,高,实在是高!”
“老夫怎就没想到,竟然会有此等绝妙之法!”马老将军叹道:“原本是求人之事,竟是彻底的颠倒过来了,无数人争着抢着捐银,此法不止适用京都,放之四海皆准,便是地方上的书院,也可用此法筹建,世间尽是惜名之人……,妙,妙啊!”
长公主身份特殊,自然不可能像刘大有那般,被人团团围住,但不少人看向她的眼神,却是比之以往多了许多东西。
先前即便是她已经做出了许多男子也无法完成的事情,但因为性别的原因,他们心中难免的对她产生一些轻视之心,但经过此事之后,无论是谁,都得将那一份轻视之心郑重的收回来。
甚至于某些人的心里面,还有一丝丝的庆幸。
庆幸她是女子,庆幸她只是公主,她若为皇子,足以让包括蜀王在内,任何一位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兄弟看不到丝毫希望。
即便是她做的事情再多,声望再重,手中掌握的权利再大,终究------也只是一名女子而已。
李易得知这个消息,是在下午,王永来家中拜访的时候告诉他的。
王永此次拜访,不是商谈生意,也不是特意告诉他这些事情,而是隐晦的表达出,到时候能不能给王家在院碑上,留一块好位置。
这个当然可以。
书院是他和长公主的孩子,作为父亲,这点事情,他还是能够做主的。
不止因为王家是李轩老丈人家,李家和王家,也是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王家愿意捐出十万两银子来支持他和长公主还未孕育的孩子,这一份人情,就不是能够简单偿还的。
李易看着他,问道:“王家为书院捐出了二十万两,足以在京都所有的书院中留名,不过,王兄觉得这样足够吗?”
王永愣了愣,问道:“李兄的意思是?”
“比如,从这二十万两银子中,取出一部分,用于对成绩优异学生的奖励,一方面能够帮助寒门学子改善生活,另一方面,也能刺激他们用功读书,也算是一举两得。”
李易想了想,问道:“这一笔银子,不如就叫做“王氏奖学金”或者叫“王永奖学金”,如何?”
老皇帝对于门阀,不是整体无差别的打击,事实上,他只是在逐步的削弱那些不听话的门阀世家,对于像王家这样既识时务,又和皇家关系密切的,采取的当然是拉拢和安抚的政策。
因此,李易不介意再多送王家一个便宜。
“王氏奖学金?”王永闻言,眼睛猛地亮了起来。
将名字刻在石碑上固然好,名垂千古不一定,但存在的时间,却是会久远一些,而这个第一次听说的“奖学金”,对于王家,显然又是另一桩大好事。
“奖学金”所资助的学子,定然是才学出众之人,他们接受了王家的资助,便定然要承王家一份情,算得上半个王家的学生,而此类才学出众之人,日后出人头地的机会也很大,不求每个人都对王家有所回报,但终究是和王家多了一丝割舍不断的联系。
只是瞬间,王永就在心中权衡了利弊,结论是,只有利,没有弊。
他抬头看着李易,诚恳说道:“那二十万两,是王家捐来筹建书院的,怎可从那里再拿钱,这样吧,王某这就回去请示,每年拿出一笔钱,设立“王氏奖学金”,用于资助品学兼优之学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