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第二章,更新时间总算调过来了,为了以后不用熬夜等更新,是不是该来一波推荐票和月票庆祝下?
作为经济专家,计然功课做的很足,跟着赵无恤行军途中也没少翻阅沿途县乡上计资料。才进入鲁国半个多月,他却俨然是一个鲁国通了,在这场合议后,计然给赵无恤算了笔账。
“将军在鲁国苦心经营数年,售卖瓷器、鲁缟等物换取粮食,许多地方已经粟支一年,曲阜、郓城等地甚至粟支两年。然而将军连续征战一年半,每次动员和集结、训练都要消耗大量粮食,这些地区的仓禀便所剩不多了。更别说鲁国青壮被抽调入伍,民间本就缺少劳力,随后鲁国又遭到齐的入寇,去年的秋收受影响,今年的春耕更被耽误。”
“如此一来,鲁国的粮食勉强够吃到秋收,许多地方入秋前只怕就要遭饥荒。将军这几年通过均输抑制粮价,如今却要疯涨了,届时鲁国粟值百钱、千钱,民心必乱!这还没算上将军的大军的人吃马嚼,又是一笔巨大支出,先前依靠陶丘运到郓城的粮食维持军需,之后该怎么办?”
他最后给出了结论:“总之,若再多出三万张嘴的负担,现在的鲁国根本养不起如此多的俘虏,就算让他们作为氓隶参与收割,也得等七八月秋收时节,如今是五月中,将军必须找到够三万人吃三个月的粮食,否则……”
计然没有再说下去,但赵无恤知道后果,粮食,是一切邦国的基础,若连吃都吃不饱,一切功名霸业便无从谈起。
他摸着下巴道:“我不会在鲁国久留,晋国西线****告急,铜鞮已经被知瑶攻下,韩虎和乐符离退守上党、长子,我怕他们随时可能会撑不住,战线正在往太行推移,连温县也不安全。至迟到六月,我的大军便会西返,鲁国的粮食负担便能减轻了。”
“至于俘虏的口粮……”赵无恤想了想,“缺口大概是多少?”
计然拨动算盘,他对这个发明爱不释手:“人月食一石半粟米,三个月,大概是四石五斗,三万人就是十四万石。”
“氓隶不用吃饱,吃饱了反倒会生出反抗的心思,每个月一石就行,三万人……十万石?”
赵无恤笑了:“我记得攻破朝歌后,城里便有一百多万石粮食,一年时间里人吃马嚼消耗大半,也还剩几十万。如今卫国交通已经打通,随时可以顺大河而下,再走陆路接济鲁国一些。”
“朝歌存粮不能动。”计然却很坚决。
“将军虽然赢了东方的战事,可西方与晋侯、知、魏和范、中行的作战隔着太行,霍太等山系,即便战事顺利,也要花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赵韩驻军甚多,河内刚从战乱里缓过来,许多地方秋收前也没有存粮,都指望朝歌的仓禀接济,所以朝歌的粮食决不能动用!何况鲁国民间需粮的缺口不止这些,约莫估计,得三十万石才能让鲁国粮价回落,平安进入秋收。千里输粟,到鲁国都被民夫吃掉三分之一了,得不偿失啊。”
“那该如何是好……”赵无恤皱起了眉。
卫国?卫国是不用指望了,赵无恤离开时帝丘自己都在缺粮,也怪他这几年把卫国摧残太甚。
曹国?曹国也才遭逢大乱,子贡还要承担赵军回师的粮食,这可比让齐人俘虏不饿死重要多了。
宋国?宋国也难啊,大舅哥已经整天怨声载道了,和平时期大家都宽裕,战事却都吃紧,据说南子已经是勒紧腰带,带头减餐来支援赵氏。
泗上小国?那些小邦可以压榨一番,可有的邦国人口也才三五万,这青黄不接的月份,就算把他们逼死也没法突然拿出这么多粮食来啊。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区区三十万石粮食,却让武功赫赫的赵小将军犯了难。
赵无恤思虑再三,最后眼前一亮,拍了下自己的脑袋,真是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啊!
“这有粮食!”赵无恤走到大帐里摊开的地图上,敲了敲汶水以北、泰山西麓的地区,那是齐国的疆域,分布着一大片城邑。
“早在两天前,我便派虞喜部帅一千骑作为前锋进入齐境探路,我大军虽然得休整后回晋国救急,可也不能放着南门洞开的齐国不管,若错过此机会就太可惜了,不如留下一支偏师去齐国南境占据城邑,因粮于敌罢!”
……
“补给大军的府库主要在东阿、平阴两处,除此之外,遂、障、阳州,这些千室邑都有数万石粮食……”
随着晋国和郑国首创,成文法已经在诸侯间渐渐流行开来,齐国也有专门安排粮食存储的《库法》。齐国都邑必有府库仓禀,作为俘虏,高无邳被逼无奈,硬着头皮为赵无恤指出地图上齐国军粮之所在,这块地区被称为汶阳之田,原本是鲁国的地盘,两百年间被齐国一口口蚕食,沦为敌境。
他和国夏当然知道赵无恤要做什么,但刀架在脖子上有什么办法?何况齐人入鲁也没少劫掠粮仓,如今一报还一报,只希望赵无恤真能恪守他”武卒“的底线,对齐国南境的损害能尽量小一些吧。
不过国夏和高无邳注定要失望,因为赵无恤决定留下的偏师主帅,却是打家劫舍起家的柳下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